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11    次浏览
很早,我得知有一个词,只能形容山西,那就是“表里山河”。 当我第一次双唇轻碰,念出它的发音,当元音和辅音在一枚宝石中缓慢爆破时,我在想,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北方世界,山河相依,外面是苍茫群山,里面大河滔滔?之后,“表里山河”一直就像一枚徽章,存封在我对山西的地理想象中。直到2005年秋,我有几周行走在山西,第一次启封了这枚徽章。从大同坐车去悬空寺,那时我还年轻,把脸侧贴在大巴车的玻璃窗上。塞外极目辽远,苍穹低垂,像一个悠长的镜头,一个上午持续地向我身后退却。直到雁门关,世界一分二,塞内和塞外。下车,站在雁门关古老的关隘口,瑟瑟冷风一下子就搜遍了我的全身,我卷曲的头发也竖立起来,冷风吹进了我的眼眶。深褐色群山的岩石点缀着斑斓的秋叶,像野兽一样蜿蜒阻隔着塞外的延伸。它们的地理到此而止吧,我这样想着。但历史并非如此,勇猛的鲜卑族或蒙古族,多次突破了这道关隘,策马长驱直入中原。 站在岩石上,来自塞外的冷风在我的视力里填满了悲壮。历史又仿佛在一上午中,并未像那个悠长镜头一样完全退却。关隘口的城墙,如此冰凉。我看到那个石头拱门,在寒气中,依然固如金汤,应该有五百年,八百年,甚至两千年了。此刻,它用一种力量袭击了我,碍口上并不高,可我的每一步都走得相当吃力。“表里山河”,在词典中,表里的意思是内外,外有大河,内有高山,山河天险作为屏障。以此形容晋国(今山西)境内大山大河、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犯曰:‘战也。战而捷,必得诸侯。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’”《左传》作于春秋战国,两千多年来,时间就这样在这道关隘要塞中来来往往的突破与撤回。它形成了山西的历史,也形成了山西的地理。今天的人们也许忘记了这个词语,而更喜欢这样比喻,山西像一枚飘落大地的菱形树叶。的确如此,它的东部是险峻的八百里太行山脉,将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一分为二;西边是纵横南北的晋陕大峡谷,而滔滔黄河从高原奔泛而下,一泄千里;而这片菱形树叶的北端,则是绵延不绝的北岳山脉,遍布雄关要塞,各个时期的长城,横亘其间。而我要寻访的悬空寺也正位于北岳之中。 翻过雁门关,在一条还未修好的公路上一路颠簸,约50公里。我们穿行在三晋大地剧烈的褶皱中,从苍茫群山到黄土沟壑,道路两旁的田地里,陈列着一堆堆农作物干草。偶尔有人站在路边,对着车过之后飞扬的尘土发呆,朔风吹动了他们的衣衫和卷曲的头发,直到尘土慢慢散去,他们变远,变淡。 过了浑源县,离金龙峡已不远,大巴上临时加入了一位台湾学者,皱纹深沉,而目光清澈,看上去风尘仆仆。他说他刚游览了中国五大悬空寺中的四座,而这次专为北岳悬空寺而来。恒山悬空寺为中国五大悬空寺之首,其玄妙精巧,奇绝险峻,为佛道胜景,也是天下奇观。后来我得知这一辆大巴,除了少数几位提前下车转去一个镇子外,其余都是各路人马也都是直奔悬空寺。一大半天,我们在一辆中巴车内,晕晕乎乎几乎不辨方向。从塞外到塞内,一样的高秋,草木苍遒,生灵孤寒。而过了浑源县几公里处,则又呈现高峰突起,群山绵延。司机说,我们已进入北岳之境。险峻的岩石与山峰,毫无躲藏,迎面而来,立刻扑满了我的视野。人们说恒山境内大小有一百单八峰。此刻,它们重叠相连,遍及晋西北,成为北方的一道显著屏障。而其中,天峰岭为北岳主峰,与其对峙的峭壁是著名的翠屏峰。这些名山奇峰,我在更早的时候,曾在金庸的小说中多次读到,或者说我们曾很早就已相遇。在《天龙八部》里,恒山派女弟子,每遇厄境,总要回到北方这些奇峰险岭中来重获力量与信念。而汽车再行片刻,我们便到达两峰之间幽深峡谷处,在谷底,两岸峭壁侧立,一线青天高悬,最窄处不足三丈,这就是恒山著名的金龙峡了。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行车百里看北岳,而单单要来寻访悬空寺?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,因为它是令狐冲被禁之所,还是因为它真的是人世间精神和物质作为一个统一体的最佳案例?我没有答案,而我已经站在金龙峡的谷底了。这样的天险当然自古就是交通要冲,北魏时,道武帝发兵数万人,在这里劈山凿道,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。宋代时,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,抵抗外族的侵入,留下千古传奇(“杨家将”的连环画中这一带的地理印象,我也至深)。 金龙峡的半腰,隐约可见盘绕的古栈道遗址。狼烟不再,稀疏的几丛细叶灌木,覆盖在岩石上。无论多么浓郁的历史,概莫如此,一切都将变淡,最终和自然融为一体。金龙峡谷底,之前为一条泛滥多端的河流,现已修建了一个南北长达百米的水库。虽至秋季,蓄水颇丰,水库两侧高峰耸立,苍茫倒影浮在水中。水总是灵动的,它在底部,给这座奇险瘦绝的山峰,增添了一些生机。这应该是记忆中最突兀的部分了,因为在金庸的小说中,或杨家将的传奇中,并不可能有这道水库。和那位台湾学者从水库大坝坪下车,我们一行置身谷底。头顶不见飞流与涛声,而只见悬空寺如飞来之势,紧贴翠屏峰半山腰,仿若悬于绝壁之间。 台湾学者拿出相机,开始寻找最佳角度。金龙峡地势陡峻,两岸悬崖直立百米、如同斧劈刀削。抬头望上去,但见几座赭红色寺庙,依附于绝壁中央,下面是百丈悬崖,上面突兀的岩石微微前倾,似乎瞬间就要下塌。但我知道几百年,甚至千百年来,它从未下榻过。这是我们视觉带给我们心理上的安全危机。库哈斯设计的央视Z字形大楼也是如此,看上去它犹如将倾的危楼,而实际上,这只是我们视觉上的一场危机,甚至是一场心理游戏。没想到,悬空寺也是如此,它首先带给我们感官的是一场视觉危机。看上去,孤零零的悬空寺,正像千百年来的佛道精神,玄妙而突兀地显现于岩石绝壁上,几乎无路可攀,无从接近。 它以一道奇观的方式存在着,在世俗的世界里,是某种精神的指向,孤绝,向上,不落凡尘。我们气喘吁吁地从新开凿的石云梯爬上去,来到古栈道,早已是呼吸紧张,双颊通红,古栈道连着悬空寺,脚踩薄板吱吱作响,犹如置身于空中楼阁。那位台湾学者显然有备而来,他又是作笔记,又是拍照,忙个不停。而我一个更纯粹的观光客,最多只是屏着呼吸,小心翼翼地走过栈道木板。他说,如今悬空寺现距地面约50米,但在当初,也就是北魏初建时,它与地面的垂直高度近百米,那种空中楼阁的感观体验比现在更加强烈,它正是这样从绝壁和半空中呼应着人世间的精神指向。是因为后来金龙峡上游河水沉积的泥沙将地面一次一次抬高,最终缩小了悬空寺和地面的距离。站在上面,那种置身空中的眩晕感减少了很多,他仿佛有点惋惜。 攀过栈道,进入寺院内,众多的游客,顿感空间拥挤。这里长不及10米,宽不足3米,为一条狭长院落。寺院依绝壁而建,以西为正,寺门向南而开,南北各有楼宇对峙,既是钟鼓楼,又是门楼。院西依崖建造双檐平顶楼阁佛堂一座,穿过院落向北,自钟楼内可攀梯而上。佛堂内有三殿,佛殿的顶部分别建迦兰、送子观音、地藏殿。悬空寺楼阁殿宇大小共40间,它们置身峭壁,表面看上去,支撑它们的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子。其实,这些木柱子大多都为虚设,仅为视觉上的安全感而设,其真正承重的是横插进岩石深处的铁杉木做成的“铁扁担”。由于其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,使得悬空寺成为一座悬而不空,看似若空的建筑。我已与那位台湾学者分离。他的进展太慢,他要将这座北岳悬空寺更多记录下来,以备学术研究。而我除了几句由衷的赞叹,需要的是一次奇特的旅行来洗涤世俗蒙昧的凡心,或者更多一点,是去填满词典中“表里山河”的具体意义。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,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。它就像是一句哲学名言的解释,“不可能中的可能”。如果非得要用一种修辞来表达,那就是,悬空寺集美学、力学与宗教内涵于一身,同时更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完美统一之作,就像彼岸,我们在人世间,可以直接看到它的幻像,悬空寺就是它在人世间的幻像。当然,不同于我们依据冷冰冰的知识来进行想像,当地人有更多的说法与演绎,仿佛活灵活现。恒山悬空寺的由来在这里形成了两种传说——按佛教传说,古时金龙峡山洪水泛滥,民不聊生,以为有金龙作祟,百姓便想到建浮屠来镇压,又碍于“佛不上山”的忌讳,于是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了一座寺庙。又有按道教传说,北魏王朝将恒山作为道家重要的道场之一,进行说法修炼,古代工匠根据道家“不闻鸡鸣犬吠之声”的禁忌建造了悬空结构的建筑。 在返回时,突然在正殿内遇到一大拨信男善女,而更奇特的是,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寺庙中,修建者却把佛道儒三家的众神都请了进来。历史上,这三家争斗了几千年,水火不容,而悬空寺却建成了著名的三教殿,使佛、道、儒三家的祖师同居一处,和睦互助,释迦牟尼居其中,而两边殿堂内各有儒家始祖孔子和道教鼻祖老子塑像,孔子排列在右上首。我没有去向老子占卜讨卦,也没有向佛祖或孔子下拜。这里早已忙着一团,烟雾缭绕,人们各尊其主,或者一一拜首,谁都不落下。如此欢乐,我几乎感觉,这个方寸之地,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了。之后,我还惦记着那位台湾学者,但在如此狭小之地,却一直再未碰到他了,想必他潜伏在某处,还在探究一千多年前的人们如何将那些“铁扁担”插入岩石中的。在折返下来的谷底,抬头再次打量翠屏峰岩石上的这座奇观,我想起了《洛阳伽蓝记》中所记载的北魏时期佛法盛行,大兴土木时的情景。那时,人们“弃象马如弊履,举家室之财富”,来围造精神奇观。1400多年前,恒山悬空寺修建时,也应该大抵如此,那是那个时代人们在岩石上所围造的精神奇观。今天,我们还在追求着更多物质财富,甚至来拜访一次岩石上的精神奇观,都充满困难。也许,我们的确离那个时代已有1400年了。备注:此文为“山西行记“之二,前一篇为《被遗忘的最后唐代大殿》推荐阅读:《有一种文学奖,叫做老虎认为你该得奖》从自我的情感、人生出发,记录某座城的文学、时尚、艺术、旅行、生命。文|Nabokov出品|头号地标诚实而富有同情心的文字某座城的文学、艺术、时尚、生命、旅行犀利联系[email protected],或加小微shhxixi